从“玩具”到“技术”的转型,闷声发大财的澄海系无人机大约几个月之前,一个不太关注科技方面的朋友让我给他推荐一个无人机,当时因为忙也没细问,顺手就推荐了大疆的精灵4,这位朋友看了价格之后惊呼:“这也太贵了,我看玩具店卖那些都几百块啊,也能航拍……”。 后来了解才知道,他口中的无人机只是一个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的玩具,这也是许许多多人对无人机的固有印象。后来,这位朋友向我炫耀,说他买了一款陆空两用的,带四个轮子,能在地上跑,能在天上飞,还能航拍,299远还送个积木车。 “淘宝爆款!不要太便宜!” 其实在大疆引领了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之后,无人机虽然逐渐了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却没有给人带来高端的印象,除了“走在科技前沿”的那帮玩家、专业人士以及从业人士之外,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无人机都逃脱不了被“玩具”的命运,然而这一印象也簇生了无人机产业的另外一个领域——玩具。 ● ● ● 多形态的玩具“无人机” 外观 之前朋友说的那个“陆空两用”无人机,在香港正开展的全球最大规模电子产品采购展“环球资源电子展”的2号馆里出现了,经过逛展,雷锋网发现,这种“陆空两用”无人机并不是这家的专利,在其他展台也有看见类似产品,只是外形上稍有变化,但整体相差不多。除了陆空两用之外,还有很多普通的四轴航拍机,微型无人机、异型无人机。这些无人机也都是在不同的展台上能看到相同或类似的机器。 在与几个展位的工作人员(其实就是各个参展商的销售人员)交流的时候,他们都对外观的相似闭口不提或是模糊处理:
价格 与之同时出现的还有数不清的玩具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形态各异,有的中规中矩、有的剑走偏锋,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便宜。
这家展商的报价正是那款“陆空两用”无人机,这个价格比之前朋友的淘宝价格低了一半,并且这只是商谈中的“随口价”,显然还有还价的余地,可见这些玩具在经过电商洗礼变成“淘宝爆款”之后的利润之高。 在现场还有一款外观上看上去跟DJI精灵系列有些类似的航拍产品,一问价才四百块。类似这种主打便宜好玩的无人机不胜枚举。 ● ● ● 玩具起家的澄海系 逛了几家之后,雷锋网发现其中有几家展出无人机品类较多的展商公司名字都有一个统一的前缀“澄海”,也就是说这些厂商也就都来自于汕头市澄海区,无人机业内把这些厂家称之为“澄海系”。 “澄海系”的玩具无人机总结起来就几个共性:产品线广、形态庞杂、价格便宜、研发门槛低。在展会现场,各家澄海系的厂商摆出的无人机品类都多得吓人。
虽然产品多,但大多不高端,产品形态上也秉承着高度的“统一战线”,你有的产品我也有,不同的厂家能买到同一样的产品。
雷锋网在不同的两家展位得到了上述相同的答案,令人沉思。现场的一位参展买家告诉雷锋网,这些产品多数外销,研发和生产都是自建厂,随便搞个FAE团队就做了,所以基本不存在什么版权的问题,都在打异形战和价格战。 谁的产品做得看上去更好玩,谁就卖得好,谁的产品更便宜,谁就卖得好。 这位买家多年从事线上玩具生意,对于澄海系非常了解。
潮汕人做玩具相当厉害了,几十年前这些人都开始做玩具了,那时候都还是一个个小作坊,技术也都是从香港的玩具厂学回来的,因为当时香港企业为了省钱在大陆建工厂,潮汕人很聪明,在那打工偷艺之后就自己做了。汕头澄海区现在玩具厂有成百上千家,有的都做成上市公司了。
澄海系用低成本的无人机迅速赚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有几家出名的厂商已经靠大量的无人机出货把本身的业绩翻了几番。
● ● ● 澄海无人机的技术转型 据了解,澄海系很多做无人机的企业至今仍叫做“XXX实业有限公司”,而不是“XXX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说,做实业,多卖货,赚更多的利润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不过在很多已经算是“成功”的澄海系公司眼里,仅仅卖玩具让他们很焦虑。
对于之前的澄海系无人机来说,玩具市场简直就是他们的天堂,现在澄海的玩具企业每年还保持着成百上千亿的销售额,这个成绩足以让他们丰衣足食。但在展会上的一个展商告诉雷锋网,现在做无人机玩具已经有点开始走下坡路了。
澄海系想做技术类的产品已经有很多家了,不过并不是每家都十分顺利。此前业界传言说,无人机产业,能拍摄的都被大疆把持着,不能拍的都是澄海的天下,也就是说,目前的澄海系想跟紧大疆脚步做航拍产品去与其竞争,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而在其他工业领域也有相关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做,这些企业和研究机构通常技术背景雄厚,有很深的技术积淀,从玩具场转行去怼这些技术厂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展会上的业界买家表示,澄海区的这些厂家做专业领域无人机目前看来肯定是搞不过那些专业品牌商的,不过他们也有他们的天然优势——成熟的供应链。这些厂家已经在领域做了多年,在供应链领域混的如鱼得水,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产品在价格上肯定是要占很大优势的。不过在找方案、聘人才方面会碰到不少的坎儿。 雷锋网咨询了上文那家想做专业无人机的厂家的未来销售渠道规划,该展商负责人表示,他们就算做专业无人机也不会把重心放到品牌建立这方面,而是更多的去做一些方案、整机之类的贴牌销售,也就是多数会扮演ODM的角色,这也是目前很多想技术转型的澄海系厂家的未来规划。
其实简单来说,“产品适应能力”也是澄海系的一个主要优势,他们对市场的嗅觉和把控十分敏锐,那个领域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有多少的出货量他们都十分了解,从玩具市场的多形态、差异化战略来看,他们对产品的“设计能力”也是不弱的。有业界人士表示,虽然这些澄海系的产品线跟品牌厂家有很大差异,但是紧跟着风向去走ODM市场的话,也是很有机会的。 ● ● ● 闷声发大财
早前提起无人机的出货量问题,第一时间想起的都是大疆,在科技媒体的头条中,对大疆的出货量研究的都是最多的,其次就是大疆的一些竞品,然而殊不知在无人机市场,很少在媒体露面的澄海系一直扮演着赢家的角色。他们行事低调,产品线四通八达,多数厂家利润丰厚,年销售额超目前某些品牌商几倍不止,生活不可谓不滋润。 几年前,正值智能手机行业风生水起的时候,很多人出来创业都开始做智能手机,每个创业者都梦想成为第二个乔布斯、或者超越乔布斯,做出惊世骇俗的高端产品,改变世界。这些创业者中虽然有的得到了一定意义上的成功,但其中大部分的创业之路上都充斥着“亏损——融资——再亏损——再融资”的死循环,有的名声打出去了但也避免不了失败的厄运,反倒是一些定位在五六七八线城市人群的不知名小厂商用庞大的出货量收货了利润,一些手机ODM厂商也在这波创业潮中收的盆钵满盈。目前的无人机市场,澄海系就是前几年这些不知名小厂商的写照。
这就是澄海系的现状。他们嗅觉灵敏紧跟风向,他们有时会被批“山寨”,他们行事低调,他们很会赚钱……无论如何,他们确实成为了无人机行业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但除了赚钱之外,澄海系目前来看在无人机行业对科技增量的贡献确实不太大,没有研发能力或研发能力不足是那个圈子里的普遍现象,另外,近几年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中政策力度加大,开始对一些仿制产品进行处罚,这多多少少对澄海系产生了一些影响,也逼迫他们开始转型,未来澄海系的发展到底会成为什么样子,现在还让人有些捉摸不透。
|